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蔣中正與基督教信仰

在我們一般人對蔣中正的認識裡他對基督教的信仰是因為宋美齡,為了取得美嬌娘而信教,事實上蔣中正接觸基督教的確因宋美齡,但受洗成為基督教徒完全是他本身對基督教的「信仰」。

開始的媒介是見宋老太太時,因非基督徒而不得提親,但蔣對老夫人說「若因為娶妻而硬信教,您應該也不會因此就把女兒交付給我,我以每日讀聖經為承諾,而讓老夫人給予機會觀察」,而後於1927年10月3日允婚,但在他們結婚時(1927年12月1日)蔣中正仍非基督徒,而是到1930年10月23日申刻受洗禮請江長川牧師在宋老夫人家中受禮。在這3年的期間,蔣中正對基督教的接觸與認識來自於聖經,但他並沒有因為他人的勉強灌輸或著一昧慫恿而信教,根據周聯華牧師的口述,經歷了2次的事件而讓他興起受洗的念頭,分別是在中原大戰1929到1930年間。

1929年中原大戰期間,約莫11月中敵方來訪雙邊會談。到11月底敵方到了直赴長江浦口開戰,等於談判破裂,雙方以長江為分嶺,分別在下關於浦口對戰,下關由蔣調度,宋美齡境憂心,電宋老夫人說遇到危急時刻希望能為他們禱告,後老夫人回覆要夫人閱以賽亞書第37章34節「他從哪條路來,也要從那條路回去,他進不了這城,我上帝這樣宣布了。」老夫人雖然不知道來龍去脈但這樣跟她說。等到蔣中正調度好一切回來時宋美齡告訴他始末,蔣中正回應若真如此我會相信祂(指上帝)。翌日,敵方撤退,原因是親蔣中正的軍隊換防調度,經由長江到南方,讓敵方誤以為有重兵,因此敵方由哪來又回去了,讓蔣默默的開始相信冥冥中的安排。

1930年馮玉祥、有閻錫山、張發奎、李宗仁等圍攻,蔣就被包圍在中間,4到6月份這段時期最為緊張,蔣中正在軍區散步巡視時看到一個不多加注意會忽略的又小又破的教堂,他走進去禱告「假如這次的中原大戰,如果讓我能夠勝利的話,我ㄧ定信。」而後中原大戰張學良的支持讓蔣中正走向贏面,便在局勢已經穩定必定走向勝利的前夕,接受受洗儀式正式成為基督徒。在受洗的隔天蔣中正在日記中便寫道:「人慾至今橫流,已極幾無至,今欲防微閉邪,亦無其道,惟有使人之精神上受一種高尚之信仰,克自戒勉或足挽救世道,人心於萬一,而主義為於政治行動之信仰,教義乃為於精神惟一之信仰,院從此以後以基督為於模範,救人救世,永矢勿怠也。」

蔣中正對基督教的信仰並非盲從的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認識信仰,蔣中正受軍人教育出身,生活嚴謹每日依表操課,他將每日早、中、晚三次的禱告排入行程,更是多年來一日絕不中斷。

信仰對於蔣是支撐他選擇的一個最後媒介,當他趑趄不前時他會禱告,藉此給予他方向;當危難時則進而增加執行的信心。在《蔣中正日記》中可以發現在戰事危急時期前後,蔣在日記中禱告的頻率便會增加。

例如:1948年當選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二任總統後,其對於是否繼任?或者讓出總統之位退居行政院長之職?出現猶疑,在日記中便提到:「朝醒後深慮總統應否就職,或如始願仍退任行政院長,而讓位於德鄰,再三考慮決定退讓,起床後向天父禱告,究竟應否就職,無論進退皆懇求天父明白指示,最後得默示進不可辭總統,故決不辭。」但下野的念頭在蔣中正心中持續盤旋,在就職後2天他再度禱告得到「余至此乃認為下野之必要,而且上帝亦示餘以下野也。」這時他開始向部屬詢問是否下野可行,但經分析過後認為「下野後之困難必比現在更甚百倍,極不贊成也。」直到1949年1月21日才正式下野。再者,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再堅強的人都會難免陷入困境,更是藉由宗教給予自身撐下去的力量,「如不有對天父信心與本身人格之自信,則早自殺以了一生矣,痛苦極矣。」就以蔣與基督教大家穿鑿附會認為他是不得已才會信仰,但一個軍人出身一手掌握軍、政、黨權者,豈是他人三言兩語就可以牽著走的!蔣對於宗教信仰更由他的每日作息看出他的虔誠,更如我們一般人在遇事需要心靈上的寄託一般,融入他的生活裡,而後人對他的「神格化」、「妖魔化」,將他的信仰加上過多的色彩,他與基督教竟成了一項大家拿來說嘴的八卦呀!

返回列表